阅读纪录丨如此明亮的夜晚

除除草,不是完整的文章,标题也是随手取的,源于最近最喜欢的一本书,韩国女作家的崔恩荣欧尼的《明亮的夜晚》。

所以,是的破案了,这是今年读书的部分记录。 ——现在开始写年终总结也太早了吧?!但是,不写的话,到12月,一看堆积的内容像小山一样,一定也不会想写的。 那不行!!有些书实在太喜欢了,一定要记住记住。

先说刚刚读完的一本《初老的女人》,作者伊藤比吕美

几个月前,在出差的高铁上我读完过她的另一本《闭经记》,都非常喜欢!!所以,刚刚甚至冲动之下去买了一套实体书!诶,不过这样我就有两本《闭经记》了…也很不错,毕竟之前就想过要把这本书送给妈妈。

相比《闭经记》里即使捂着嘴巴也会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积极和幽默(因此这本书对我影响要大得多),《初老的女人》有种再怎么想幽默也掩饰不了的悲伤,像一个总是淡淡的打不起精神的人。当然,如果得知background(经历父亲、丈夫、朋友、熟人累积下来的死亡),就又会觉得伊藤女士如今还能说这些像俳句一样的俏皮话,已经很了不起。

我喜欢伊藤女士大声地讲任何话题,她俏皮的语言总是给我勇气和灵感,就像她在讲床垫那篇文章里写:

我想起来了,买来床垫时,大女儿鹿乃子开始来月经了,她在床垫上几次留下经血污痕。二女儿沙罗子去美国之后才有了初潮。夏天回到这里,两个女儿都在床垫上留下了经血痕迹。旧血留下的旧痕,已经不是血的颜色。然而那种颜色,又只有血才能变成。我在斑驳旧痕上包裹了旧毛巾被,现在,克莱默睡在上面。

于是我记:看到这突然回忆起,以前的自己只觉得为什么我每次都会把床弄脏,好差劲(后来还专门为此买了月经垫)…没想过经血弄脏床垫是女性的集体经历集体记忆,这样感觉好多了。这是真心话。

也喜欢她磊落地抱怨日本老头太不习惯女性大声表达异见。她原本在加州都构建出舒适区了,回国后本不想重拳出击但实在忍不住,因此觉得累也有点难过的样子,真的很可爱!为了伊藤比吕美女士的心愿,也为了我的心愿,我突然觉得自己获得了要大声说话的力量。

再说愿意把它放进文章名里以铭记的《明亮的夜晚》,作者崔恩荣

这是一本让我完全被伤心淹没的书,推荐自很信任的网友,我用了一个周末读完,几乎两天一直在流眼泪。

不停地想为什么,为什么书里的每个女人读起来都是那么好的人但是在母亲/女儿的关系里却显得那样失败,不知道为什么女性就是连原谅自己都需要不断学习练习、失败继续练习。

读这本书的过程感觉就像我坐在飘窗上,头枕着玻璃看窗外如此明亮的夜晚,不停问为什么,为什么,为什么,连玻璃窗上的雾气里都一遍遍这么写。

看到女主最后拿到了大田的研究员职位时忽然想到了诗织,收集证据期间她在日本实习,上诉期间得到了新加坡的工作机会,得到一审胜诉结果的两周后在非洲调查割礼…要多坚韧的性格才能支撑她们一边受伤还不停地一直往前走,往前走,用惯性一直出走。

在这本书快结尾时,崔恩荣欧尼写:

发射于一九七七年九月的“旅行者一号”是迄今为止离地球最远的探测器。探测器离开地球以后,于一九七九年三月飞越木星,一九八〇年十一月掠过土星,二〇〇四年十二月抵达太阳系的边缘——日鞘,二〇一二年,它离开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。现在,“旅行者一号”依然靠惯性,在几乎不存在重力和摩擦力的宇宙空间中滑行。

不知为什么我感觉好羡慕,但是又想问,要一直走到多远之后才能获得自由呢?

主要就是这三本书让我非常想要记录。倒不是说读的其他书不好,但是(万幸!)它们都更快乐,阅读的时候我一直傻傻的乐不可支。

它们包括:《容易忘记的名字》,金爱烂

这本是散文,好吧,读的过程也并没有很快乐。但是阅读时一直在想《姐姐好读》某期播客提到的,只有觉得喜欢的作者、想要再多了解的作者,才会去读她的散文,我对金爱烂欧尼就是如此!

唉,好喜欢她啊。

永远记得她说:

对。真正的恐怖是无法想象的。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,或者说缺少的,或许并不是对恐怖的想象力,而是对善的想象力。 文学能做的善事之一,我想大概就是在他人脸上注入表情和温度。 所谓“希望”,或许不是纯真者的发明,而是勇敢者的发明。

其实我还读完了《奔跑吧,爸爸》,这本书让我很伤心,但是它是讲“父亲”的,在这件事上我还算幸运。所以,一直说要整理好心情后再写,又一直没写。

《老派少女购物路线》,洪爱珠

这是我真正听完的一本书。那段时间很喜欢做饭,每个周日在厨房能鼓捣一上午,一边听作者讲吃讲选购食材讲烹饪,一边做自己的初级料理。

初级料理并不让我觉得难以启齿,就像整本书我最喜欢的是最后讲茶室的一段(你什么意思?):

茶室的文法,是来自移民、殖民、住民的撞击与掺混,内化生根成全新传统……亚洲近代史里的天灾人祸,将人们成群搬移。穿越大海,和命运的凶险,活下的人,在异地重建生活。白手起家难,拼贴择拣,才生出因地制宜的生存本事,浓缩在茶餐室的吃食里。须知要撼动威权多么困难,修改食谱可能容易。人间冲突的伤害久瘀难消,味蕾上比较可能相互和解。茶餐室里,处处是常民做主的、拼贴的自由。自由贵在不觉不察,如吃饭喝水。而茶餐室,我感觉很是这么一处自由的场所。

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好多,翻阅自己的阅读记录,惊觉今年主要读的都是女作者的书,手里新借的这一本也是(又在读简·奥斯汀嘿嘿)。

世界上有女作者也太好了。要是更多就更好了,我想永远读下去…